唐代劉禹錫在《陋室銘》的開頭這樣寫道:“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到寶應出差或旅游的客人,凡是聽說九龍口的自然景觀,都要安排一定的時間去一睹它的風采。令人嘆為觀止的是,九龍口,竟有兩處相差不大的景點:一處是在魯垛鎮(zhèn)以東的陶林村;另一處是在射陽湖鎮(zhèn)林上村與建湖縣蔣營鎮(zhèn)的交界處,兩處被民間分別稱為“魯垛九龍口”和“水泗九龍口”。
  魯垛九龍口位于魯垛鎮(zhèn)以東的陶林村,驅(qū)車經(jīng)沿廣路至九龍路約5分鐘即可到達。古時陶林村成子河(今寶沙河)北有一圓形土墩,四面環(huán)水,有九條河口交匯于此,呈“九龍戲珠”之勢,名曰“九龍口”,土墩則稱為“九龍墩”。
  關(guān)于“九龍墩”,這里有一個美麗的神話傳說:
  相傳唐朝五代后期,九龍口是一片灘蕩,有一幫漁民住在九龍口附近,他們以打魚為生。其中有一趙氏少女,年方十六,正值豆蔻年華,因母親病故,與父親相依為命。一日夜晚,父親與鄰船結(jié)幫外出打魚。趙女與一只水獺貓(變成英俊少年)相好,日復一日,二人感情愈來愈深,不久,趙女便有了身孕,生下一男孩。有一天小男孩去集市賣魚,在一位老夫人的指點下,將其父(小獺貓)的尸骨放九龍口水底。這里民間有一個傳說,即誰把祖父尸骨放入九龍口內(nèi),后代便坐九龍寶座,成為皇帝。數(shù)年后,小孩果然飛黃騰達,真的坐上了九龍寶座,成為皇帝。求小孩放包裹的老夫人被封為一品誥命夫人,一家人精忠報國,成為有名的“楊家將”。
  九龍墩上有一關(guān)帝廟,后因?qū)以馑?,道光十六年?837年)地方紳士將關(guān)帝廟改建為大王廟,意在祈求龍王鎮(zhèn)水。自大王廟建成后,說也奇怪,大水之年,九龍墩從不被水淹沒,大王廟香火更旺盛。在九龍墩北面水塘中有一小土丘,名曰“子孫墳”。傳說婦女婚嫁后不懷孕生育,只要在子孫墳上取一泥塊回家,便能懷孕。大王廟與東邊相鄰的萬緣庵遙遙相對,早晚兩寺鐘聲不斷,梵音不絕。清代詩人贊陶林十景中的“廟枕九龍”、“兩寺鐘聲”、“一川帆影”,便是描寫此處的美景。后來,大王廟毀于抗日戰(zhàn)火。1998年冬,在大王廟舊址九龍墩上新建廟堂恢復舊貌,取名“九龍念佛堂”,占地600平方米,有房屋10間;廟內(nèi)供奉著佛像數(shù)十尊,其中有釋迦牟尼佛(如來佛)、阿彌陀佛、十八羅漢、四大金剛等佛像。
  站在九龍墩放眼望去,讓人頓感視野開闊。九龍墩四周水面碧波蕩漾,一叢叢青翠的蘆葦,一朵朵紅艷的荷花,一只只飛鳴的水鳥,一艘艘揚帆的篷船, 勾畫出一幅水鄉(xiāng)特有的美麗畫卷。當游人走近九龍口,一道道風景深深地吸引著游人;當游人走進九龍口,更如走進神話般的人間仙境,讓人心曠神怡。
  游人乘上小汽艇,可自由自在地飛速行駛在一條條河道中。汽艇不斷地加速,艇邊便飛濺起陣陣浪花。這時,游人面對浩淼的湖水,抓牢汽艇上的扶桿,那感覺似在飛,又似騎在龍背上,真是快樂無比。一群群不知名的水鳥,便會時而在空中盤旋,時而又從水面上掠過。那種回歸大自然,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感覺,令游人如同進入了世外桃源。
  在魯垛九龍口,不親口嘗一嘗九龍蝦,就等于沒來九龍口。廚師將一盤個大、色艷、味鮮的九龍蝦端上桌,游人便禁不住唾津潛溢了。九龍蝦的正宗、原生、野味,加之無可挑剔的廚師烹調(diào)技藝,讓游人回味無窮,流連忘返。
  水泗九龍口地處寶應、建湖、淮安、阜寧四縣(市)的交匯處,隸屬于四縣(市)的林上河、錢溝河、安豐河、新舍河、蜆河、溪河、黃河、澗河、城河等九條自然河道匯合于龍珠島,形成九龍搶珠的復合水系,灘蕩水面達十萬余畝。其中,林上河、錢溝河、安豐河、新舍河等4條河道均為寶應水系。
  相傳遠古時代,有一條黑蟒經(jīng)常在這一帶出沒,興風作浪,荼毒生靈,害得地方民不聊生。東海龍王得知后,派九個龍子前來征服黑蟒。龍子與黑蟒展開了殊死搏斗,終于戰(zhàn)勝黑莽,為民除了一害,現(xiàn)存的九條河道就是當年九個龍子與黑蟒搏斗時留下的痕跡,這九條河道的匯合處被后人稱之為“九龍口”。其中九龍子與當?shù)孛衽裰榻Y(jié)為秦晉之好,人們在九龍口的土墩上建起了一座龍王廟, 讓玉珠和九龍子廝守一生。當時,龍王廟的香火很旺盛,后來毀于戰(zhàn)火,這土墩被后人稱為“龍珠島“。龍珠島盡管四面環(huán)水,但從未被水淹沒過,1931年、1954年和1991年、1998年百年未遇的大水都安然無恙,因而被人們稱之為不沉的龍珠島。
  到水泗九龍口游覽,有兩條路徑:一是從西安豐鎮(zhèn)或射陽湖鎮(zhèn)乘小汽艇約一個小時到達;二是從寶應縣城驅(qū)車經(jīng)鹽金國防公路一直向東,經(jīng)黃土溝向北直達建湖縣蔣營鎮(zhèn),過蔣營鎮(zhèn)不遠處即到。
  乘船登上龍珠島,沿著樓閣的階梯拾級而上,步入樓頂。站在樓臺上,極目遠眺,九條河道從四面八方通向龍珠島,如彩虹當空,似飄帶搖曳。九龍口之妙,妙在蕩中心有島,島上樓閣隱在綠樹叢中。
  令人驚奇不已的是,龍珠島上有棵“五谷樹”。“五谷樹”在國內(nèi)極為罕見,傳說為明代永樂年間,鄭和下西洋回國時帶給皇上的稀世之寶,后來賞賜給九龍口籍一位告老還鄉(xiāng)的朝廷重臣。“五谷樹”葉片乍看像榆樹葉,每到春暖花開時節(jié),枝條上繁花似雪,其后結(jié)出形狀各異的果實。它的果狀一年一變,各不相同,有時像稻谷,有時似高梁,有時如玉米,有時則又似小麥、小米之類的谷物,甚至有時還有像魚、蝦的,當?shù)厝朔Q“五谷樹”為吉祥樹。若果實為稻谷形,便預示當年稻谷豐收;如果呈魚蝦形,則預示當年雨水必大。如此種種,一直傳為美談。
    信息來源:yxmy8.cn 信息整理:揚州拓普電氣科技有限公司

 

設(shè)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lián)系我們   揚州拓普電氣科技有限公司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 2010-2021
蘇ICP備10068214號-2   蘇公網(wǎng)安備32102302010144號   技術(shù)支持:平邑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