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運河水,滋養(yǎng)了水鄉(xiāng)寶應。古老的寶應縣城也因大運河而繁榮興盛。運河寶應段是由古代邗溝演變而成,寶應位于河段的北端,是擁有水利資源最豐富、河道變遷最繁復的一段;也是古邗溝第一次改浚和淮揚運河成型的收官之地。
   
如今,淮揚運河寶應段、寶應劉堡閘,成為世界遺產(chǎn)中國大運河的兩處遺產(chǎn)點。“運河文化可以說是寶應文化中最重要的組成。”譚炳才表示,寶應縣城內(nèi)的所有歷史遺存,說到底,都是大運河滋養(yǎng)的;在民間,深受寶應人民喜愛的淮劇,也是隨著運河水,流淌到里下河各個鄉(xiāng)鎮(zhèn)。

  寶應人初步梳理與運河的關系,發(fā)現(xiàn)寶應至少有以下幾個運河之最:

  最早稱運河之名。古運河最初稱古邗溝,直到宋代才有運河的名稱。北宋元豐年間編纂的地理志《元豐九域志》記載:“寶應有運河。……宋涇河南接清水湖,北入白馬湖,統(tǒng)稱運河。”這是最早見于史載的“運河”之名。

  最早的運河堤。運河本無堤岸。北宋景德年間,制置江淮等路管運使李溥首先從泗州運載石頭放到新開湖中,把湖與河分開,形成了第一道運河堤。

  最長的流程。古運河的流向,在寶應不僅是南北流向,還有東西流向。真可謂“身入寶應縣,滿目皆運河”。

  最早的運河大橋。在最早有運河之稱的宋涇河上,運河大橋有兩座,一座為嘉定橋(初名為孝仙橋),一座為廣惠橋,均由唐初大將尉遲恭督建而成。

  最多的河道變化。寶應有言“邗溝十三變而運河成”,是說邗溝在寶應境中,自東漢末年至明朝一千四百年,經(jīng)歷了十三次重大變革。據(jù)劉寶楠《寶應圖經(jīng)》,這十三變主要是圍繞湖道變河道,彎道變直道,東道變西道而進行的。
   
最早、最后的一變。吳王夫差開鑿邗溝以來,對邗溝實行最早的一變的是東漢廣陵太守陳登。魏蔣濟《三洲論》:“山陽不通,陳登穿溝,更鑿馬瀨,百里渡湖。”邗溝第一變,開了寶應古運河彎道變直道,東道變西道之始。古邗溝的最后一變,是明萬歷二十六年開界首月河,自此,運道不再由界首湖。這最后一變,古運河完成了演變?yōu)楝F(xiàn)代大運河的歷程。

  最早的運河詩賦。南朝詩人謝靈運的《西征賦》:“發(fā)津潭而回邁,逗白馬以憩舲;貫射陽而望邗溝,濟通淮而薄角城。”這是歌詠射陽湖、津湖古運河最早的詩賦。

  “這些內(nèi)容,在我們寶應運河文化服務與展示中心都有體現(xiàn)。”譚炳才說,今年年初,寶應博物館重點打造的寶應運河文化服務與展示中心順利建成開放,分為兩個專題展廳:“水主沉浮——寶應運河文化展示中心”和寶應大運河文化服務中心,全方位展示運河人文底蘊。

  展廳以時間為脈絡,循序大運河“水起射陽(春秋)——水潤平安(漢魏晉南北朝)——水興安宜(隋唐時期)——水盛寶邑(宋元時期)——水載寶地(明清時期)——水韻之春(現(xiàn)代部分)”,逐層深入展示大運河的文化及發(fā)展,生動演繹大運河的發(fā)展,系統(tǒng)介紹運河發(fā)展史以及對寶應發(fā)展的影響,重現(xiàn)了運河變遷時期寶應及其他沿岸地區(qū)重要歷史文化面貌和文化內(nèi)涵,全方位展示大運河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

  為加強對大運河寶應段的監(jiān)測管理,寶應博物館還建成了監(jiān)測中心,強化對大運河寶應段的監(jiān)測預警平臺的管理。“淮揚運河寶應段遺產(chǎn)保護工程項目進入關鍵階段,除了運河水文化展廳及大運河監(jiān)測中心項目,砂石場歸并原生態(tài)修復項目及二里排河段保護展示工程均已竣工,8月下旬,保護工程已整體申請省級驗收。”譚炳才介紹,此外,劉堡閘段的運河主線周邊環(huán)境的保護與展示工程,設計方案也已掛網(wǎng)招標,待方案批復后,將進行施工招投標工作。“今年10月份左右,淮揚運河寶應段5個項目確保全部通過省級驗收。”
   
“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對寶應來說,是一次重要的戰(zhàn)略機遇。”譚炳才說,寶應文化部門將全力參與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可以說是機會難得、責任在肩、使命光榮!”

  譚炳才認為,寶應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不僅是遺產(chǎn)點的保護和利用,更要全面梳理、全方位審視寶應的大運河文化遺產(chǎn)、遺存,以謙卑的心態(tài)對待已有的成績,以敬畏的態(tài)度對待歷史、對待古人、對待運河,“更要充滿感情、激情、熱情推動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奮力擔當,爭做示范!”
    信息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 信息整理:www.yxmy8.cn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lián)系我們   揚州拓普電氣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0-2021
蘇ICP備10068214號-2   蘇公網(wǎng)安備32102302010144號   技術支持:平邑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