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夷村位于寶應縣境里的三橫河兩岸。隸屬于射陽湖鎮(zhèn)。它由四個自然村莊組成。刁(家)舍、夷(家)舍、胥家墩、李家墩。原先刁姓和夷姓人數較多,而刁姓又比夷姓多。胥家墩的胥姓,李家墩的李姓、許姓和祁姓較少,建立行政村后就取名為刁夷村。文革時有一段時間被成為春雷大隊。后又恢復為刁夷村。開始屬于水泗鄉(xiāng),有11個生產小組,刁舍1-4組,夷舍5-7組,胥家墩11組,李家墩8-9組。2005年水泗鄉(xiāng)并入射陽湖鎮(zhèn),刁夷行政村又把附近的七頃塘村(新農村)并入其中,變成了現在擴大了的新刁夷村。
    刁夷村姓刁的全都集中在刁家舍,基本上全是靠種田、打魚為生,據說刁舍的刁氏祖宗與淮安流均刁氏同屬一族,他們都是刁七五的后代。流落寶應,有一支落戶在三橫河旁,繁衍生息于刁家舍。有五大門之說具體有待考證和完善。
    關于五大門的來歷:從前的刁夷村是一片蘆葦蕩,只有幾戶人家而且在船上,隸屬于寶應縣西射陽湖蕩區(qū)天平鎮(zhèn),在蕩中心有一條自古就自然形成的河流,所以叫它為古溪河。也有人叫它為斜路河的。(斜方向的)。這條河向南的出口轉向東可以一直通到寶應天平鎮(zhèn)故也可以說是天平河的延續(xù)。(古溪河的古跡現在還在,向北又分叉為八字型一大一小的河流。一條直接穿村而過,連通三橫河,另一條向西流向三橫河。有一部分被圍湖造田占用切斷了,使其擔當河流的作用漸漸失去,從下列古刁夷圖表中可看出。后來興修水利,整治河道,把天平河直接向西延伸與三橫河相通,堵死了古溪河。)在河兩岸各有一處高地,刁氏先人和夷氏先人各占一塊相錯而住,一個在東,一個在西。刁氏先人的北面住的是殷氏先人。(開始人們用船交通,接著修了一座木橋相連,后來遭遇龍卷風把橋掀翻了就改建成了一座水泥橋,一直運用至今。)有生活在岸上的,有生活在水中的。直到五、六十年代,還有少部分人家仍然生活在船上。因為到處是水,所以先人們出門交通工具主要是船。(據刁夷的第一代通訊員刁壽喜回憶說解放前他們當時就是撐船送信。天平鎮(zhèn)叫作敢命莊,不知何故)。
    每到雨季發(fā)水時這里基本就是一片汪洋,能夠看到的除了水就是一望無際的湖蕩植物:蘆葦長的連上天,荷藕連片不見邊,蒲,慈姑,菱角,水葫蘆,純頭菜,綠萍,和一些不知名字的水草到處都是。野雞,野鴨成群飛,好一派原生態(tài)的景象。灶房里也能捕到魚。也正因為有這樣的生存環(huán)境,造就了先人們的特殊的生存本領:撈魚摸蝦,踩藕翻蕻,撐船游泳等,個個都是高手。他們住的是用泥土壘成或是用蘆葦扎成的籬笆房子,一家連著一家。有個傳說說有一年村東失火,火借風勢,一直燒到村西。他們靠賣魚,賣藕,賣蘆柴草,賣蕻為生。主要銷往西安豐鎮(zhèn),射陽湖鎮(zhèn)、天平鎮(zhèn),寶應縣城,楚州、南通、鹽城和三泰等里下河地區(qū)。隨著環(huán)境的變化和外來姓氏(楊氏,成氏,陳氏,胥氏,許氏,祁氏,殷氏,張氏,蔡氏,徐氏,宗氏,王氏等)的加入,人口快速的的增長,于是就形成了四個自然村莊。分別以人口姓多少與居住地命名為刁家舍,夷家舍,胥家舍和許家舍。人們開始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定居生活,繁衍后人,代代相傳。建立行政村后,人們開始圍湖造田,興修水利。主要開挖和拓寬了一條連通南北的三橫河。(三橫河是人工河,它是大運河東寶應縣境里向東依次數的第三條橫向河流,向南流向魯垛鎮(zhèn),柳堡鎮(zhèn),子嬰河鎮(zhèn)一直到高郵市境里,向北穿過大溪河,經過錢溝村,安沙河流向淮安境里)。另外兩條橫向河流分別是與北面的大溪河相交口位于寶水公路與寶曹公路交叉處下舍村境里(一橫河)寶曹河(向南通寶應城區(qū)向北流過黃藤通曹甸)和顧家大橋對面的(二橫河)大官河(向北通安豐,向南通望直港)。
    寶應縣志和寶應刁氏同治家譜記載,寶應的刁氏祖先自元朝以來就開始定居寶應,起初生活在寶應縣城,三里溝,七里溝一帶。有刁氏祠堂和多座祖先墳墓埋葬地可以證明。后來子孫繁茂為了生計開始流向不同區(qū)域,沿寶射河東下皆有刁氏,其中以望直港,射陽湖鎮(zhèn)水泗刁夷村最多。向北流向淮安陳橋,流均等處。向西流向長溝金湖等地,也有到外省市的謀生的。據考證都為刁七五后裔,同屬五岐堂。
    據老人回憶以及同治家譜記載推斷,刁夷五大門傳說確有其事,刁夷的所有的刁氏,都是五大門刁氏后人。五大門實際上是嫡親弟兄五個,各立一房。他們分別是刁化、刁儉、刁價、刁信、刁侃。他們的父輩是六世刁穟,而刁穟與夷家女聯姻又證明刁家舍與夷家舍是表親的說法。到目前為止,刁氏人與夷氏人同在一桌喝酒、吃飯,還互相稱呼老表,互敬酒禮,但小輩們只知道說不知道原因。由此說明至少五世刁正也在刁夷落腳過。不然他的孩子刁穟與夷家女聯姻無法解釋,因為那時的婚姻都是父母包辦,直到結婚才相識。而刁穟的紹用號瑞歧也與老人們傳下來的刁夷刁氏堂號瑞麥堂剛好吻合。正是同一個祖宗才用一個堂號。過去的人有錢一般很少像現在這樣置辦房產,而是把錢用來賣地,誰家的地越多就越富有,由此推斷刁夷的刁氏先人根在寶應,后來向東發(fā)展置辦地業(yè),看中了射陽湖蕩區(qū)刁夷這塊肥水寶地,同時來的還有夷氏先人,于是扎根生活,從此定居下來,一代又一代。過世的老人曾經說過刁氏家族中有的人家就有過上百畝的田地,或許真是這樣的?,F在研究家譜有許多人家上支就與同治譜完全對接。既然刁夷早就有刁氏祖先那為什么沒有一座像樣的祖墳呢?原因是刁夷本是一片蕩區(qū),高地較少,活著人還沒地住,就更不會讓給過輩的人住了。但也不會把過世的人葬于水中或是放在船上,所以他們只好到它處賣地,埋葬祖先。這就完全可以解釋刁氏祖先墳墓在外地,爾后在六,七十年代有大多數人家把老祖墳從外地遷回家的原因。過去的刁夷村沒有一條公路,一片蕩田。現在的刁夷村全是水泥路,一片良田。
    信息來源:www.yxmy8.cn 信息整理:揚州拓普電氣科技有限公司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我們   揚州拓普電氣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0-2021
蘇ICP備10068214號-2   蘇公網安備32102302010144號   技術支持:平邑在線